卜辭:
商人在獸骨或龜甲上面刻畫的文字,稱之爲“甲骨文”。他們遇事請示鬼神,稱之爲“卜”,先將甲骨鑽鑿,用火烘灼,背面上出現的裂紋,稱爲“兆”。貞人憑兆判別吉凶,並把應驗的結果刻畫在卜兆之旁,這些文字稱之爲“卜辭”或“貞卜文字”。
周公的功業:
周武王死後,繼位的成王年幼,由周公攝政。管叔,蔡叔不服,聯合武庚和東方的諸侯叛變。周公親自領兵東征,經過三年才平定亂事。周公東征以後,爲了鞏固周朝的統治,他採取了三大措施。一,重定封囯,他分封周室子弟,親戚,功臣到黃河下游及淮河流域,擴大對東方地區的控制範圍。二,建立東都,周公營建雒邑為東都,作爲控制東方的根據地。三,制定封建體制,周公以禮樂及宗法維繫宗族倫理,以鞏固周朝的政治社會次序。
封建制度:
西周封建諸侯,爵位等級分五種:公,侯,伯,子,男。土地大小和置軍多少,皆衣爵位等級而定。天子的直轄地最大,稱之爲“王畿”。諸侯的封土稱爲“封國”,卿大夫的封土稱之爲“采邑”;卿大夫再把采邑的部分土地分給屬下士,作爲“食田”,但不能世襲;士以下是庶人,不再分封。軍隊的建置是:天子六軍,諸侯大國(公,侯)三軍,次國(伯)二軍,小國(子,男)一軍。封建制度的目的,在封建姻親,以屏藩周室。諸侯尊天子為共主,對天子有朝覲,陪祭,納貢,勤王等義務。天子則有制禮樂,征伐,巡守等權利。
晉太元中,武陵人,捕漁為業,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;漁人甚異之。復前行,慾窮其林。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,便捨船,從口入。
初極狹,纔通人;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。有良田、美池、桑、竹之屬,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;黃髮垂髫,並怡然自樂。見漁人,乃大驚,問所從來;具答之。便要還家,設酒、殺雞、作食。村中聞有此人,咸來聞訊。自云:先世避秦時亂,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,不復出焉;遂與外人間隔。問今是何世?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,晉!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,皆嘆惋。餘人復延至其傢,皆出酒食,停數日,辭去。此中人語云:“不足為外人道也。”
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處處志之。及郡下,詣太守,說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隨其往,尋向所志,遂迷不復得路。南陽劉子驥,高尚士也,問之,欣然規往,未果,尋病終。後遂無問津者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